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:2020-09-18 15:55 |
“我十分牵挂灾区群众,这次专程来看望乡亲们,看到大家在党委和政府帮助下生活逐步恢复正常,积极开展生产自救,我就放心了。”8月18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,来到阜阳市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,了解村民受灾损失、生产恢复等情况,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国家规定,尽快将相关补偿款落实到位,并出台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,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。离开庄台时,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,“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,继续努力,让日子越过越红火! ”
今年入汛以来,从大雨、暴雨到大暴雨、特大暴雨,安徽梅雨期长达60天,梅雨期之长、暴雨日之多、累计雨量之大、覆盖范围之广,均为历史第一。安徽境内长江、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,巢湖遭遇百年未遇高水位。全省防汛救灾“南北夹击、三线作战”,险情多、灾情重,灾后重建任务艰巨。
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安徽人民,十分关心安徽工作。今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徽防汛抗洪工作及时提出要求。 8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,第一站就到阜阳深入防汛救灾一线、农村、企业等,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防汛救灾一线人员,在合肥看望慰问在防汛抗洪救灾斗争中牺牲同志的家属、先进典型代表和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,要求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
当前,防汛救灾任务仍很艰巨。知重负重、攻坚克难,要发扬不怕疲劳、连续作战的作风,以众志成城、顽强拼搏、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,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支持受灾企业复工复产,努力实现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双赢,让受灾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抓紧抓实灾后恢复重建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洪灾之后,恢复重建是第一要务。及时下拨资金、调运物资,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。抓紧抢修水电、交通、通信等水毁基础设施,组织带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、重建家园。全面开展“四启动一建设”工作,坚持以防为主、防抗救相结合,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,聚焦河流湖泊安全、生态环境安全、城市防洪安全,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、枢纽性重大水利设施项目。加大扶持力度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,保障受灾群众和贫困群众就业。注重统筹兼顾,按照“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、精准施策、有序实施”原则,以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,千方百计恢复农业生产,精准施策帮扶实体经济,齐心协力重建美好家园。
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,进行针对性帮扶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,连续遭遇疫情和洪灾两道“加试题”,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来新挑战。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,坚持精准扶贫。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、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若干意见35项真招实措,咬定脱贫攻坚总攻目标,瞄准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点,建立防止因灾返贫监测帮扶机制,从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、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消费扶贫等多方面,加大对受灾农民和农业经营大户政策支持,确保“三保障一安全”问题如期解决到位、产业就业增收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、扶贫工程项目抓紧实施到位。推进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增品扩面,进一步降低费率,提高保障程度,鼓励保险机构加快推出保费低廉、保单通俗、防返贫促振兴保险产品,创新推广“深贫保”“防贫保”等保险扶贫产品,引导保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,创新服务方式,提高服务效率,做到“应赔尽赔快赔”,让受灾贫困群众尽早得到保险赔款。切实减轻受灾群众损失,最大程度降低洪涝灾害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,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确保年底前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,确保全面小康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。
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,牢牢端好“饭碗”。民以食为天,食以粮为先。手里有粮,心里不慌。疫情灾情双重影响之下,必须增强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,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。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“三农”工作头等大事,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恢复,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,力争小康之年粮食不减产、农民收入不减少。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,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服务。抓住农时,因地制宜,抢种补种,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,把希望种下去。对因灾绝收田块,退水一块、补种一块。对尚能恢复生长的农作物,及时清沟排水增肥,防病治虫,加强田间管理,争取秋季取得好收成。把握政策机遇,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,切实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,把“三农”短板补得更实,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(曹显钰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