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国为民 天下归心 --纪念“五一口号”发布70周年-凯发平台

欢迎访问池州市委统战部网站!

| | | | |

为国为民 天下归心 --纪念“五一口号”发布70周年
浏览次数: 作者:汪焰祥 信息来源:民进池州市委会 发布时间:2018-04-24 12:28

为国为民 天下归心

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——纪念“五一口号”发布70周年

  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。“和而不同”与“同而不和”用字相同,其意义却有天壤之别。《国语·郑语》载史伯与郑桓公的一段谈话说:“夫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。以他平他谓之和,故能丰长而物归之。若以同裨同,尽乃弃矣。”意思是说,将众多相异的事物调和起来才能滋生出崭新的事物,如果不能聚合万物,一味寻求以类相聚则无法面向新生,开辟未来,因此史伯反对“去和取同”。

  “和”是一种胸襟,是一种理想,更是一种境界。小到声色五味,大到治国平天下,“和”都是一种极高的境界。单穆公强调“听和而视正”,认为“听和则聪,视正则明。聪则言听,明则德昭。听言昭德,则能思虑纯固。以言德于民,民歆而德之,则归心焉。上得民心,以殖义方,是以作无不济,求无不获,然则能乐。”单穆公找到了感官之“和”与精神心灵之“和”之间的内在联系,而州鸠则明确指出“夫政象乐,乐从和,和从平”,将感官之“和”拓展到治国平天下之“和”。

  风调雨顺则百物藩殖,“心平德和”则天下归心,无论天地自然,还是政治人伦,都离不开“和”,所谓济五味,和五声,平其心,成其政,“心平德和”既是和谐之美,又是和谐之政,非有博大胸襟,远大抱负,崇高追求之气度是难以企及的。

  古代先贤尽管对“和”的境界孜孜以求,但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却鲜有“和而不同”的心胸与气度,中国文化中的“和”的境界与理想只能存于艺术家的思维里,骚人墨客的政治幻想里,历史的现实里从来没有诞生过真正的实践者,倡导者,黎民百姓也从没有沐浴过“和”的雨露。

  历史上也诞生过一些杰出的政治家,像懂得“心平德和”的宴婴,能够宽容杀手寺人披的晋文公,不计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终成霸业的齐桓公,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魏武帝,兼听则明的唐太宗,但历史上所有开明的君主或政治集团,他们都无法真正做到“和而不同”,要么是为情势所迫,要么是基于一时的需要,能够高屋建瓴,海纳百川,天下为公,开诚布公以待天下的,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这样博大的胸襟、气度和魄力。

  1948年4月30日,新中国的黎明即将降临之际,中共中央发布了《纪念“五一”劳动节口号》23条,祝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,鼓舞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准备迎接新中国的诞生,提出了联合“各民主党派,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,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,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,成立民主联合政府”的伟大号召。在中国革命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,中共中央提出联合各民主党派召开新政协,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,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阔大胸襟与气度。

  受此感召与鼓舞,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起响应。李济深、沈钧儒、何香凝、马叙伦、王绍鏊、陈其尤、彭泽民、李章达、蔡廷锴、谭平山、郭沫若等民主人联名致电毛泽东,响应中共“五一”号召,拥护召开新政协。他们还向国内各报馆、各团体及全国同胞发出《响应中共“五一”号召的通电》。各民主团体以香港为中心,为新政协的召开积极筹备,献计献策。

  中共中央的“五一号召”之所以掀起巨大的波澜与反响,一则顺应了民心民意,二则伟大的胸襟、气度与魄力使人民受到了鼓舞,看到了希望,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升腾而起的民主建国,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幕由此拉开。

  中国共产党在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,所发布的“五一口号”,启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进程,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。从此,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落地生根,中华民族贫穷落后任人蹂躏的屈辱历史得以彻底结束,中国人的尊严,中华民族的自信力自豪感得以唤醒恢复。70年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,那就是,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,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  今天,当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指引的航向,阔步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时刻,我们不由得更加缅怀开启新时代的伟大先驱,景仰他们的伟大功勋,更加坚定不移地笃信,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,富强繁荣的“中国梦”就一定能早日实现。

  辉煌的历史篇章展开了,伟大的历史进程启动了,为国为民,天下归心!70年前的“五一口号”,开启的岂止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啊!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网站地图